北鬥星屬於大熊星座。北鬥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,主要由七星組成,這七星分別是:紫微垣中的玉衡(廉貞)、天樞(貪狼)、開陽(武曲)、天璣(祿存)、天權(文曲)、天璇(巨門)、搖光(破軍)。古人把這七星聯系起來想象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,所以叫做北鬥星。 在中國古代,把大熊星座中的七顆亮星看做一個勺子的形狀,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北鬥七星。η、ζ、ε三顆星是勺把兒,α、β、γ、δ四顆星組成瞭勺體。其實,觀看大熊座時,勺子的形狀比熊的形象更容易被看出來。這個大勺子一年四季都在天上,不同季節勺把的指向還有變化呢,而且恰好是一季指一個方向,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:“鬥柄東指,天下皆春;鬥柄南指,天下皆夏;鬥柄西指,天下皆秋;鬥柄北指,天下皆冬。”遠古時代沒有日歷,人們就用這種辦法估測四季。 大熊座無疑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、最重要的星座,古往今來各國的天文學傢都很重視它。人們常說“滿天星鬥”,可見中國人簡直把北鬥做為天上眾星的代名詞瞭。我國古代天文學傢給北鬥七星的每一顆都專門起瞭名字,而且還特別把鬥身的α、β、γ、δ四顆星稱做“魁”。魁就是傳說中的文曲星,古代,它是主管考試的神。 大熊座一年四季都能看到,春季黃昏後是觀測它的最好時機。春季的黃昏後,這隻大熊高高地倒掛在北方的夜空中,尾巴(即鬥柄)指東。因此,中國人民把大熊座看作是報春的星座。大熊座中有一顆著名的雙星,中國古代稱它們為開陽星和輔星。它們常被人們用來檢查視力。在晴朗的夜晚,如果能用肉眼看到開陽星旁的輔星,就可達到視力檢查中的1.5。天文學傢觀測發現,開陽星和輔星雖然看上去彼此靠得很近,其實距離很遠。像這種看上去在一起,實則互不相幹的雙星或聚星,在天球上是很多很多的。